预测胎儿性别的临床方法主要有超声检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羊水穿刺、绒毛取样、性染色体分析等。我国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医疗机构仅可在特定医学指征下开展相关检测。

超声检查是孕期常规筛查手段,通过观察胎儿生殖器形态判断性别,准确率随孕周增加而提高,通常需在妊娠18-24周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通过分析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可检测性染色体异常,但常规筛查中不包含性别信息报告。羊水穿刺在妊娠16-22周实施,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确认胎儿性别,适用于高龄孕妇或遗传病风险群体。绒毛取样在妊娠10-13周进行,通过胎盘组织染色体检查获取性别信息,存在较低流产风险。性染色体分析多用于伴性遗传病家族史的情况,需结合其他检测综合评估。
日常孕期保健应注重均衡营养摄入,适量补充叶酸、铁剂等营养素,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建议孕妇按时完成产前检查,通过正规医疗途径获取胎儿健康信息,避免参与任何形式的非法性别鉴定活动。所有涉及胎儿性别的医学检测均须严格遵循母婴保健法及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