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遭遇外科急腹症需立即就医,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保守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科急腹症可能由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卵巢囊肿蒂扭转或泌尿系结石等原因引起,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妊娠阶段综合评估。

对于轻度腹痛且生命体征稳定的孕妇,医生可能建议短期禁食、静脉补液及密切监测。例如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卧床休息缓解。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超声等,观察胎儿胎心变化。若48小时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升级治疗。
细菌感染如阑尾炎早期可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B类抗生素,胆绞痛可选用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用药需严格遵循产科与外科医生联合制定的方案,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致畸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胎儿发育情况。
妊娠中期13-27周是相对安全的手术窗口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技术成熟。需采用低气压气腹和左侧卧位减少子宫压迫,术中持续胎心监护。术后给予黄体酮等保胎治疗,降低宫缩和流产风险。

妊娠晚期或复杂病例如肠穿孔需开腹探查,切口选择上腹部纵切口避开增大的子宫。术中需麻醉科、产科多学科协作,控制手术时间在90分钟内为宜。术后需预防深静脉血栓,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安全镇痛药物。
当母体生命受到威胁如感染性休克或胎儿已具备存活能力时,可能需紧急剖宫产后再处理原发病。孕28周前需充分评估胎儿存活率,孕34周后优先保障产妇安全。决策前需与家属详细沟通风险收益比。

孕期急腹症护理需兼顾母婴安全。建议选择高蛋白、低脂流质饮食,如蒸蛋羹、藕粉等减轻胃肠负担。每日记录胎动次数,避免突然体位改变诱发宫缩。术后恢复期可使用腹带支撑腹部,6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出现阴道流血、规律宫缩或胎动异常需即刻返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