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妈妈奶水不足可能与哺乳方式不当、营养摄入不足、精神压力过大、乳腺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母乳分泌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建议通过调整哺乳习惯、改善饮食结构、缓解心理压力等方式促进乳汁分泌,必要时可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不正确的哺乳频率和姿势会影响乳汁分泌。新生儿每天需要哺乳8-12次,每次应确保有效吸吮15-20分钟。哺乳时应采用摇篮式或侧卧式,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乳汁淤积时可尝试热敷后按摩,使用吸奶器辅助排空。若出现乳头皲裂,可涂抹羊脂膏保护。
哺乳期每日需额外摄入500大卡热量,重点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瘦肉、豆制品,以及富含钙质的牛奶、芝麻等。建议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可适量饮用通草鲫鱼汤、花生猪蹄汤等食疗方。避免过量摄入薄荷、韭菜等可能抑制泌乳的食物。
焦虑、抑郁等情绪会抑制催乳素分泌。建议家人分担育儿压力,保证每天6-8小时连续睡眠。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解郁类中药调理,但须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乳腺炎会导致乳房红肿热痛伴发热,需及时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乳腺导管堵塞可通过手法疏通配合乳癖消片改善。乳腺增生可能影响泌乳,需超声检查确诊,可服用乳核散结片调理。
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会影响泌乳机制。产后大出血导致的席汉综合征会引发垂体功能减退,需检查性激素六项和甲状腺功能。确诊后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等激素药物,同时配合生乳汁等中成药调理。

哺乳期妈妈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1小时适度运动如产后瑜伽。饮食注意荤素搭配,可适量食用木瓜、无花果等促泌乳食物。哺乳前后清洁乳头,避免压迫乳房。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仍奶水不足,建议到乳腺科或妇产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催乳片等药物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