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正确哺乳姿势、心理疏导、适度运动等方式提升哺乳质量。哺乳不足可能与乳腺导管堵塞、营养缺乏、激素紊乱、精神压力、哺乳技巧不当等因素有关。

哺乳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水分摄入,每日可食用鸡蛋、瘦肉、鲫鱼等食物,搭配西蓝花、胡萝卜等深色蔬菜。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或咖啡,这类饮品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睡眠。乳汁分泌不足时可适量增加木瓜、黑芝麻等传统食疗食材。
保持每天7-8小时连续睡眠有助于催乳素分泌,建议与婴儿同步休息。夜间哺乳后应立即补眠,避免长时间刷手机等影响睡眠质量的行为。白天可安排1-2次短时午休,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为宜。
采用摇篮式或侧卧式等正确哺乳姿势,确保婴儿完全含住乳晕。哺乳时可用枕头垫高手臂减轻腰部压力,每侧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哺乳后竖抱婴儿拍嗝10分钟,有助于减少吐奶情况发生。
产后抑郁情绪会抑制催产素分泌,可通过与伴侣沟通、参加妈妈社群等方式缓解压力。出现持续焦虑时可咨询心理医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安神补脑液等中成药调理。
产后6周后可从散步开始逐步恢复运动,每天30分钟快走能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乳酸堆积影响乳汁口感,瑜伽中的猫牛式等动作能有效缓解哺乳导致的肩颈酸痛。
哺乳期间应穿着无钢圈哺乳文胸避免压迫乳腺,每日用温水清洁乳头预防皲裂。发现乳汁淤积时可热敷后轻柔按摩,若出现发热、乳房硬块等乳腺炎症状需及时就医。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服用影响乳汁分泌的药物。定期进行产后体检,监测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