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立冬通常在每年公历11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度。立冬意味着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气温逐渐下降,降水减少。立冬后,北方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南方地区则进入深秋时节。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时节,民间有吃饺子、进补等习俗,以抵御寒冷。
立冬后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增加衣物,避免受凉感冒。饮食上可以多吃温热补益的食物,如羊肉、牛肉、核桃、红枣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作息方面宜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运动可选择室内锻炼或天气晴好时进行户外活动,但要注意避免大汗淋漓。冬季养生重在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来年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