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上出现白色物质可能是包皮垢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包皮垢通常由皮脂腺分泌物与脱落表皮混合形成,真菌感染则多与白色念珠菌有关,可能伴随瘙痒或红肿。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处理。
包皮垢属于生理性现象,多见于未规律清洁的男性。包皮内板皮脂腺分泌旺盛时,与尿液残留、死皮细胞结合易形成乳酪样物质。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包皮内外侧可有效预防,清洗时注意将包皮完全翻起,但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合并包皮过长者需更注重局部干燥。
真菌感染导致的白色分泌物常呈豆腐渣状,可能伴随包皮潮红、灼热感或脱屑。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风险较高。确诊需通过分泌物镜检,治疗多采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等抗真菌药物,严重时需口服氟康唑胶囊。期间应保持患处透气,避免同房传播。
日常需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久坐潮湿环境。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皮肤抵抗力。若白色物质反复出现或伴随溃疡、渗液,须排除龟头炎、银屑病等病变,尽早就医进行分泌物检测或皮肤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