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功能衰退可通过药物调理、激素替代、营养补充等方式改善,具体包括雌激素类药物、抗氧化剂、中药调理、维生素E、DHEA等。
卵巢早衰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二醇、戊酸雌二醇等天然雌激素药物,配合黄体酮进行周期疗法。这类药物能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激素,缓解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但需定期监测乳腺和子宫内膜情况。禁忌人群包括乳腺癌、血栓病史患者。
辅酶Q10、虾青素等抗氧化剂能减少卵泡氧化损伤,改善卵子质量。临床建议每日补充100-300mg辅酶Q10,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可提升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联合使用也能增强抗氧化效果。
熟地黄、当归、枸杞组成的滋肾填精方剂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研究显示,连续服用六味地黄丸3个月能使AMH水平提升20%。紫河车、女贞子等药材含植物雌激素,适合肾虚型卵巢功能减退者。
维生素D缺乏与卵巢储备下降密切相关,建议血清浓度维持在30ng/ml以上。每日补充2000IU维生素D3联合400mg维生素E,可改善卵泡微环境。叶酸每日0.8mg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对卵泡的损害。
脱氢表雄酮作为激素前体,每日25-50mg口服可提升窦卵泡数量。适用于35岁以上卵巢储备不足女性,需连续使用3-6个月见效。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禁用,可能加重高雄症状。
日常饮食应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保证7小时睡眠有助于褪黑素分泌,避免吸烟饮酒等损害卵巢功能的行为。定期检测AMH和性激素水平,必要时结合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综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