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性健康 女性疾病

3类未婚女性的不同避孕法

发布者:流苏止夏 时间:2019-1-1 16:08

对于许多女人来说,怀孕与否不仅在于自己的防护措施,而且还和自己的性伴侣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尤其是对于未婚女性来说,未婚女性的避孕有其特殊性,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避孕方法。

性关系不稳定

您可以选择不同的避孕工具。

由于容易感染性病、艾滋病等,从性安全、性卫生角度考虑,应选用避孕套避孕。避孕套使用方便、效果好、副作用小,且易得易用(药店和安全套售套机取套方便),对避孕和预防性病有双重效果。

性关系“过度”

性活动较频繁的女性,相对来说日常生活较规律,情绪较稳定,月经周期如果有规律,就可以选用安全期避孕。在非安全期宜采用避孕套或避孕药膜避孕。

性关系较稳定

您适合的避孕法有宫内节育器及口服避孕药。

发生性传播疾病危险性低,可以选择高效而稳定的宫内节育器(即上坏避孕)。临床实践提示,性伴侣稳定的未婚女性使用宫内节育器是安全的。但由于未育女性子宫肌壁张力大、敏感性高、宫内节育器容易移位或脱落,应加强随访,定期B超查环,减少失败。

对于这类女性的另一个合适选择是短效口服避孕药,第三代口服避孕药具有低剂量、高效、副作用少及停药后即可怀孕的优点,可以为新婚或同居而暂不想生孩子的妇女使用。

相关标签: 月经

相关阅读

  • 吃什么东西来月经快一点
    吃什么东西来月经快一点
    通过饮食调节可以辅助促进月经来潮,常见方法有饮用红糖姜茶、补充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适量摄入温补类食材、增加维生素C摄取以及保持充足水分。1、红糖姜茶:生姜中的姜辣素能促进血液循环,红糖可补充能量,两者结合 ...
    10-30
  • 穿过紧的裤子危害
    穿过紧的裤子危害
    穿过紧的裤子可能对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包括影响血液循环、压迫神经、诱发妇科或男科疾病等。穿过紧的裤子会压迫腰腹部和下肢血管,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长期如此可能引发下肢静脉曲张,表现为腿部酸胀、水肿或皮肤 ...
    10-28
  • 穿紧的裤子有什么危害
    穿紧的裤子有什么危害
    长期穿紧身裤子可能对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包括影响血液循环、诱发皮肤问题、干扰生殖系统功能等。紧身裤子对下肢的压迫会阻碍正常血液循环,尤其是腹股沟和膝盖后侧等部位。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出现腿 ...
    10-28
  • 穿紧的裤子会怎么样
    穿紧的裤子会怎么样
    长期穿紧身裤子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诱发皮肤问题或增加生殖系统感染风险。紧身裤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与压迫程度、材质透气性及穿着时长有关。过紧的裤子会限制下肢血液循环,尤其腰腹和腹股沟区域受压时,可能引发静脉回 ...
    10-28
  • 穿过的内裤不洗可以扔吗
    穿过的内裤不洗可以扔吗
    穿过的内裤不洗直接扔掉是可以的,但建议清洗后再丢弃更符合卫生习惯。内裤作为贴身衣物,可能残留汗液、分泌物或细菌,直接丢弃可能影响环境或他人健康。日常穿着后的内裤会附着人体皮脂、汗液及微生物,即使不再重 ...
    10-27
  • 穿过的内裤发黄是怎么回事
    穿过的内裤发黄是怎么回事
    穿过的内裤发黄可能由汗液残留、尿液残留、阴道分泌物氧化、妇科炎症、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及时更换清洗、选择透气材质、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1、汗液残留剧烈运动或天气炎热时,会阴部汗液分泌增多。汗 ...
    10-27
  • 穿定位衣要穿内裤吗
    穿定位衣要穿内裤吗
    穿定位衣一般需要穿内裤,可以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定位衣材质引起不适,同时保持会阴清洁卫生。若定位衣材质柔软透气且设计有内置衬层,在特定情况下可不穿内裤。定位衣常用于医疗康复或特殊工作场景,其材质多为合成纤 ...
    10-26
  • 穿高腰收腹内裤好不好
    穿高腰收腹内裤好不好
    穿高腰收腹内裤通常有一定塑形效果,但长期穿着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和胃肠功能。高腰收腹内裤通过弹性面料对腰腹部施加压力,能暂时改善外观线条,适合特殊场合穿着。其材质多采用透气性较好的氨纶混纺面料,可减少皮肤 ...
    10-26
  • 穿高腰收腹裤还要穿内裤吗
    穿高腰收腹裤还要穿内裤吗
    穿高腰收腹裤时通常需要穿内裤,但若收腹裤自带抗菌裆部设计且材质透气,也可不穿内裤。具体需根据个人舒适度和卫生需求决定。高腰收腹裤的主要功能是塑形和支撑腰部,多数款式设计时未考虑直接接触私密部位。内裤能 ...
    10-26
  • 乳腺增生吃什么药可以消除它
    乳腺增生吃什么药可以消除它
    乳腺增生通常无需药物消除,症状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乳癖消片、逍遥丸、红金消结胶囊等中成药调理。乳腺增生的治疗需结合病因,主要有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饮食不当、雌激素水平异常、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1、 ...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