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品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主要与含有激素类成分、过量营养摄入、中药补剂不当使用、保健品市场乱象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儿童性早熟表现为第二性征提前发育、骨龄超前、身高增长过早停滞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

部分补品非法添加雌激素或雄激素类似物,如蜂王浆、动物性腺提取物等,可能直接刺激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活。这类成分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导致乳房发育、睾丸增大等性征提前出现。家长应避免给儿童使用成分不明的滋补品,购买时需查验批准文号。
蛋白质粉、维生素D等营养素超量补充可能促进生长激素分泌,间接加速性发育进程。例如每日蛋白质摄入超过每公斤体重3克时,可能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影响青春期启动。建议通过均衡膳食获取营养,无须额外补充蛋白粉或复合维生素。
人参、黄芪、冬虫夏草等中药材含有植物性激素或类激素物质,长期服用可能模拟人体性激素作用。儿童服用含紫河车、鹿茸的制剂后,可能出现阴道出血、阴毛早现等症状。中医儿科使用补益类药物需严格遵循辨证论治原则。

部分增高类、益智类保健品违规添加性激素前体物质,如脱氢表雄酮等成分。这些物质在体内可转化为活性雄激素,诱发外周性性早熟。选购时应认准蓝帽子标志,避免通过网络渠道购买三无产品。
携带KISS1基因突变或家族性男性限性性早熟病史的儿童,对补品中激素成分更为敏感。这类儿童接触含激素物质后,可能更快出现睾丸增大、月经来潮等表现。有家族史的儿童更需谨慎使用滋补类产品。

发现儿童有性早熟迹象时,家长应记录发育特征出现时间,避免继续服用可疑补品。及时至儿童内分泌科就诊,通过骨龄片、激素水平检测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保持饮食清淡,控制体重增长,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确诊中枢性性早熟可遵医嘱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同时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