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表现为儿童在8岁女或9岁男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主要特征包括乳房发育、月经初潮提前、睾丸增大、阴毛生长等。
女孩8岁前乳房隆起或触痛是常见表现,可能伴随乳晕颜色加深。需通过骨龄检测、性激素六项检查确认是否为中枢性性早熟。治疗上可采用GnRH类似物如亮丙瑞林抑制性腺轴,配合中药调理如知柏地黄丸。
女孩10岁前出现月经需高度警惕,可能与卵巢囊肿、肾上腺肿瘤等病理性因素相关。需进行盆腔B超和MRI排查,确诊后根据病因选择甲羟孕酮抑制月经或手术切除肿瘤。
男孩9岁前睾丸容积≥4ml或阴茎增长属异常表现。外周性性早熟常见于睾丸间质细胞瘤,需通过HCG刺激试验鉴别。治疗可采用睾酮合成抑制剂如酮康唑或肿瘤切除术。
短期内身高年增长超6cm且骨龄提前2年以上,需警惕生长板过早闭合。通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判断是否合并GH缺乏,必要时联合生长激素与GnRHa治疗。
情绪敏感、早恋倾向等心理表现需同步关注。建议进行儿童心理评估,开展家庭性教育课程,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护肤品或塑料制品。
日常需控制高糖高脂饮食,避免食用反季节果蔬;每天保证1小时跳绳、游泳等纵向运动;定期监测生长曲线,建立规范的睡眠节律。发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诊儿童内分泌科,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成年身高受损及心理适应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