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性健康 夫妻保健

男女身体正常时做这事不脸红

发布者:宁莫小六 时间:2017-1-13 17:29

喝酒脸红可能是很多朋友都遇到过的一种情况吧,那么喝酒脸红是怎么回事呢?它暗示了什么呢?为什么说一喝酒脸红是暗示身体出事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吧,这都代表了什么意思,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些喝酒常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常有人说一喝酒就脸红的人其实是千杯不醉的人,这样的说法有科学根据吗?我们在喝酒的时候判断一个人的酒量是靠什么呢?

酒量差的人是否可以通过经常喝酒来锻炼自己的酒量呢?这些在酒桌上常见的问题,下面专家就为大家一一解答,大家的外喝酒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不要贪杯。

聚会应酬少不了喝酒,但有的人喝一点酒就容易脸红,意味着酒量好还是酒量差?

有医学专家指出,喝酒脸红说明人体缺少酒精代谢相关的酶,是酒量差的直接证据,即使经常喝酒也不会把酒量“锻炼”出来,反而增加肝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健康风险,建议尽量少喝。

饮酒后,酒精会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除了小部分通过呼吸道和尿液排出,大部分通过肝脏代谢。

在正常情况下,酒精(乙醇)在人体内被乙醇脱氢酶催化代谢为乙醛,然后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变为乙酸,最后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两种与酒精代谢相关的酶含量因人而异,跟遗传有关。

如果身体缺少乙醛脱氢酶,分解乙醛的能力不强,就会导致乙醛在人体内堆积,脸上的毛细血管就会扩张,最终导致脸红。

喝酒脸红的人其实是酒量不好,应控制喝酒的量和度数,不要喝得太快,从而控制酒精进入体内的进程,给身体代谢争取更多的时间。

有些人喝酒后脸色变白,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身体的乙醇脱氢酶非常少,根本就不分解乙醇;二是乙醇脱氢酶非常多,分解酒精很快,酒量很好。

那么酒量会越“锻炼”越好吗?曾晶解释道,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经常喝酒只能提高酒精的耐受度,但酶的含量和活性不会提高。

不管酒量好不好,喝酒对肝脏、心血管等有不良影响,过量喝酒可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增加高血压、肥胖及多种癌症的风险。

因此建议,如果没喝酒的习惯,应全力保持;如果一定要喝酒,则需要限量。

喝酒脸红真不是啥好事,酒桌上常见一喝酒就脸红的人。遇到喝酒脸红的人,劝酒的常说:脸越红说明越能喝,因为酒精都挥发了呀。事实果真如此吗?喝酒脸红是怎么回事?喝酒脸红是好还是不好?

喝酒容易脸红的人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会导致大量的乙醛累积在体内,让肝脏慢慢进行分解,会导致肝脏的负担加重。

但相比喝酒不脸红的人来说,喝酒容易脸红的好处在于,只要一脸醉红色,说自己已经到了极限了,一般人就不会再行劝酒,而已经摄入的酒精只要通过睡一晚上就能被分解干净,对于人体的伤害还不是最大的。

如果喝酒不会脸红,但体内又缺乏两种酶,这种人往往容易摄入超越自己承受量的酒量,肝脏的负担就会超出想象的繁重。身体内酶缺乏可以从护肝营养品中补取,进而减少酒精对肝脏的负荷。

因此,虽然喝酒容易脸红是一种基因缺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脸红也能从无休无止的劝酒浪潮中解救出来,只要自己不要再主动摄入酒精,对身体的危害其实也不算非常大。

喝酒脸红是怎么回事?说明你有基因缺陷

喝酒带来的危害主要来自乙醛,同时它也是使你脸红的元凶。为了消除这个危害,专职代谢乙醛的乙醛脱氢酶2就显得尤为重要。

喝酒以后,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液,其中,不到10%会以乙醇的原形由肺和肾排出,剩下的90%多都是在肝脏代谢,从而看出肝脏对摄入体内的酒精代谢承担着主要责任。

简单来说,酒精首先经乙醇脱氢酶催化,变成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的作用下变成乙酸;然后,乙酸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这其中,除了乙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它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损伤,也被认为有多种致癌效应。在动物试验中甚至用乙醛来做癌症模型的诱变剂。

乙醛脱氢酶2如果出了问题,乙醛就容易大量堆积,很快你就会脸红。而且,这个问题出在基因上,所以此生你是无能为力了,只能通过外界护肝解酒保健品分解酒精减少肝脏的压力。

喝酒脸红的人易得食道癌

有研究表明,对于酗酒的人来说,让你脸红的基因缺陷同时对食道癌的高发也有着重要影响,那些有着“一好一坏杂交基因”的人如果酗酒,得食道癌的风险可能比没有这种基因缺陷的人高。

所以医生可以通过问病人是不是喝酒容易脸红来判断他们是否存在乙醛脱氢酶2缺陷,并且应该劝告他们少喝酒,增加食道癌方面的检查。

这项研究中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人群。作为补充,2010年的一篇论文对大陆人的情况也进行了研究。结论类似:存在乙醛脱氢酶2基因缺陷的酗酒者比正常酗酒者患食道癌的几率更高。

综上所述,喝酒脸红不是坏事,它提示你有基因缺陷。许多人依据自己是不是醉倒来判断该不该继续喝,甚至有人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酒量见长就没事了,这些都是不对的。

其实,本来不胜酒力的人经过锻炼对酒精耐受了,反而会喝更多的酒,导致体内积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喝酒脸红的人还是不喝或者少喝为好,不仅是为了防范食道癌,对很多疾病都是这样。

及时将体内堆积的乙醛代谢出体内是对身体健康最好的保护,当身体自身功能无法及时更全面代谢,这个时候就必须依靠解酒饮料参与了,也是多我们自己身体的负责。

亲友聚会时,常会出现一喝酒脸就红的人。喝酒脸红的罪魁祸首不是酒精(乙醇),而是乙醛。在体内,酒精首先经催化变成乙醛,然后在乙醛脱氢酶2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

如果这种酶的活性出了问题,乙醛无法被及时代谢,大量滞留在体内,可能舒张面部血管,引起脸红,严重时可能对心、脑、肝、肾等器官造成伤害。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在服药时应谨慎,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类药。

硝酸甘油:紧急用药可能无效

众所周知,心绞痛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因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救命药”,然而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无效的比例却高达25%,其中很多是喝酒容易脸红的人。

乙醛脱氢酶2能特异性代谢硝酸甘油,产生一氧化氮,实现血管扩张,缓解心绞痛。饮酒脸红者的乙醛脱氢酶2活性大多不高,服用硝酸甘油的效果可能不好,甚至无效。

建议这些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硝酸甘油,必要时应备用或改服其他药,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中药制剂,防止因用药不合理而贻误治疗时机,带来生命危险。

多种抗生素:可能引起剧烈头痛、心跳加快等症状

除了平时用硝酸甘油要注意,饮酒后的一段时间内,要谨慎使用抗生素。多种抗生素可与乙醛脱氢酶2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使乙醛不能被及时代谢,在体内堆积,出现双硫仑反应。

其临床表现为面部发热、面色猩红、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甚至引起休克。

可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有:甲硝唑、酮康唑、氯霉素及某些头孢类抗生素。喝酒容易脸红者,对此反应尤其敏感,一般人饮酒后3天内不宜服抗生素,喝酒脸红的人的这一时间建议为5~7天,甚至更长。

利尿剂:引起低血压

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均有扩张血管作用,可增强血管扩张剂的疗效。尤其应用噻嗪类等利尿降压药时,如果饮酒,可加重体位性低血压。喝酒脸红者代谢乙醛的能力差,更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服用这类药物时应避免饮酒。

饮酒脸红还与环境、饮食、个体的疾病状态等因素有关,一定要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些药物说明书上注明服药期间要禁酒,服用这些药时,无论是否容易脸红,都不应该饮酒。

饭局应酬,少不了要喝酒。但是,喝酒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喝醉,那么,喝酒前吃什么不容易醉?想必是不少人都想知道的。空腹喝酒不好,伤胃又易醉。喝酒前最好吃一点面食,如面包、馒头等,还可以喝一杯牛奶或者淡盐水。

喝酒前吃什么不容易醉

出外应酬,少不了要喝酒,如何才能不那么容易醉呢?首先要记得不能空腹喝酒,这样不仅易醉还会伤胃。所以喝酒前可以吃几个馒头或者喝一杯牛奶,它们会对胃产生保护,减少酒精对胃的伤害。

1、牛奶、酸奶

喝酒前喝杯牛奶,不仅能养胃,还能形成保护膜,减少酒精对胃的伤害。

2、生黄豆

据说喝酒前吃点泡过的生黄豆能防醉。因为这些里面的蛋白质变性,可消耗酒精,减少酒精的损害。

3、淡盐水

喝酒前喝一些淡盐水,利尿,可以让酒尽快排出去。

4、面类食物

喝酒前应该让胃里有点东西可以消耗,这样才能避免酒精对胃的直接伤害。喝酒前吃面包、馒头,不会那么免容易醉。

喝酒小诀窍有哪些

1、饮酒前先喝一杯牛奶,或吃几片面包,勿空腹喝酒,以免刺激胃黏膜。

2、估计饮酒多时,提前服用VB族直至应酬渐少,以保护肝脏。也可有意识地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动物肝脏、猪牛羊肉,蛋黄、蔬菜、燕麦等粗粮,以提高体内Vb族含量。

3、喝白酒时,要多喝白开水,以利于酒精尽快随尿排出体外;喝啤酒时,要勤上厕所;喝烈酒时最好加冰块。

4、喝酒不宜过快过猛,应当慢慢喝,让身体有时间分解体内的乙醇。 酒桌上罚酒数杯或一口闷易醉酒。

5、喝酒时多吃猪肝等动物肝脏,以提高机体对乙醇的解毒能力。

6、喝酒时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

7、喝酒时多吃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8、疲倦时暂时别喝为宜。

9、吃药后不要喝酒,特别是在服过安眠药、镇静剂、感冒药之后。

10、喝酒时不要喝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以免加快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

结语:喝酒容易脸红的朋友们一定要多加注意了,这可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哦,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酒量好的表现,如果你真这样认为的话,那么就要当心了,希望本篇文章能够给大家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平时要多注重好自己的身体,一旦发现异常了,那么就要注意下了。

相关阅读

  • 最安全的避孕套是哪种
    最安全的避孕套是哪种
    避孕套的安全性取决于材质、厚度和认证标准,乳胶避孕套、聚氨酯避孕套和聚异戊二烯避孕套是目前最安全的三类。1、乳胶避孕套:天然乳胶材质弹性好且延展性强,能有效阻隔精子和病毒。通过ISO4074国际认证的乳胶套避 ...
    10-31
  • 排卵期会不会内裤湿
    排卵期会不会内裤湿
    排卵期可能出现内裤湿润现象,与宫颈黏液分泌增多、激素水平变化、生理性反应、个体差异及潜在病理因素有关。1、宫颈黏液变化:排卵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宫颈腺体分泌透明拉丝状黏液,这种黏液含水量高且黏稠度降低 ...
    10-31
  • 有些护垫经常用会导致妇科炎症吗
    有些护垫经常用会导致妇科炎症吗
    长期频繁使用护垫可能增加妇科炎症风险,主要与透气性差、局部潮湿、菌群失衡、材质刺激、更换不及时等因素有关。1、透气性差:多数护垫底层采用防水材质,长期使用会阻碍会阴部正常透气。女性外阴皮肤褶皱较多,长 ...
    10-31
  • 大姨妈后几天可以转呼啦圈
    大姨妈后几天可以转呼啦圈
    月经结束后2-3天可逐渐恢复呼啦圈运动,具体需结合个人恢复情况、运动强度、出血状态、激素水平变化及盆底肌状态综合判断。1、恢复时间:子宫内膜修复通常需要48小时,剧烈运动可能引发二次出血。建议观察分泌物颜色 ...
    10-31
  • 避孕套没坏会怀孕吗
    避孕套没坏会怀孕吗
    避孕套未破损仍可能因使用不当导致怀孕,关键风险包括尺寸不符、操作失误、润滑剂影响、存放不当以及未全程使用。1、尺寸问题:过大或过小的避孕套容易脱落或破裂。选择时需测量勃起状态下的周长,亚洲男性普遍适合4 ...
    10-31
  • 30岁同房干涩没水怎么改善
    30岁同房干涩没水怎么改善
    30岁女性同房干涩没水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使用润滑剂、激素治疗、心理干预及排查疾病等方式改善。阴道干涩可能与激素水平下降、心理压力、药物副作用、阴道炎症或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1、调整生活方式日常增加大豆 ...
    10-31
  • 35岁夫妻之间多久同房一次才算正常
    35岁夫妻之间多久同房一次才算正常
    35岁夫妻同房频率通常为每周1-3次,具体需根据双方身体状况和需求调整。性生活的正常频率因人而异,与年龄、健康状态、情绪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35岁夫妻处于性活跃期,多数情况下每周1-3次的同房频率能够满足生理和 ...
    10-31
  • 黄瓜能去脸上的斑吗
    黄瓜能去脸上的斑吗
    黄瓜不能直接去除面部色斑,但可能辅助淡化早期色素沉着。色斑改善需综合防晒、医学护肤、专业治疗等方式。1、局部降温:黄瓜切片敷脸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日晒后皮肤泛红,其水分蒸发能暂时收缩毛细血管,但对紫外线 ...
    10-30
  • 避孕套防不了什么
    避孕套防不了什么
    避孕套无法完全预防性传播疾病、皮肤接触感染、过敏反应、不正确使用导致的失败以及心理因素影响。1、性传播疾病:避孕套主要通过物理屏障阻隔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但某些性传播疾病如HPV人类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可通 ...
    10-30
  • 牡蛎精华女性能吃吗
    牡蛎精华女性能吃吗
    牡蛎精华女性可以适量食用。牡蛎精华富含锌、牛磺酸等营养素,对女性调节免疫力、改善皮肤状态有一定帮助,但需注意过敏风险、生理期慎用、孕期哺乳期咨询医生、避免过量摄入、选择正规产品等因素。1、营养益处:牡 ...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