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填充可能存在感染、脂肪液化、脂肪栓塞、填充部位不平整、脂肪吸收不均等风险。自体脂肪填充是将自身脂肪移植到需要填充的部位,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注意潜在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若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局部感染。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形成脓肿。需及时就医处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控制感染。
移植的脂肪细胞若未能建立血运,可能发生液化坏死。脂肪液化会导致局部出现硬结、囊肿,伴有疼痛感。轻微情况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严重时需穿刺抽吸或手术清除。术后穿戴塑身衣有助于减少脂肪液化概率。
脂肪颗粒若进入血管,可能引起脂肪栓塞。面部填充可能导致视网膜动脉栓塞致失明,胸部填充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可降低该风险,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脂肪注射不均匀可能导致填充部位凹凸不平,出现结节或凹陷。与医生操作技术和脂肪纯化工艺有关,轻微不平整可能自行恢复,明显不平需通过脂肪修整术改善。术后3-6个月内避免按压填充部位。
移植脂肪存活率存在个体差异,可能出现部分吸收导致效果不对称。通常需要2-3次填充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过度矫正可能导致局部过度饱满。术后补充维生素E、避免剧烈运动有助于提高脂肪存活率。
进行自体脂肪填充前需全面评估,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术前避免服用抗凝药物,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穿戴专业塑身衣1-3个月。饮食上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异常肿胀、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保持健康作息,避免吸烟饮酒,有助于提高脂肪存活率和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