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肺癌通常需要进行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PET-CT等检查。肺癌可能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

胸部CT是诊断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病灶的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低剂量螺旋CT适用于肺癌筛查,可发现早期微小病灶。与普通X线胸片相比,CT对小结节的检出率更高,有助于判断肿瘤分期。
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病变,并通过刷检、灌洗或活检获取组织标本。中央型肺癌多采用此项检查,可在镜下见到菜花样新生物或管腔狭窄。检查前需禁食禁水,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咽喉不适。
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可区分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免疫组化检测能进一步明确亚型。活检方式取决于肿瘤位置,外周型病变多采用CT引导下穿刺。

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等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但特异性有限。动态监测标志物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复发风险。需注意某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标志物轻度升高。
PET-CT通过显示肿瘤代谢活性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并能发现远处转移灶。氟代脱氧葡萄糖显像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评估准确性较高。检查前需控制血糖水平,妊娠期妇女禁用此项检查。

确诊肺癌后应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日常生活中应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注意佩戴口罩减少空气污染刺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定期随访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体重骤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