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膜脱落通常由外伤、感染、遗传性疾病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等症状。角膜脱落可能与角膜溃疡、圆锥角膜、大疱性角膜病变、眼部手术史、化学伤等有关。
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角膜溃疡可能破坏角膜结构,引发局部组织坏死脱落。常见于佩戴隐形眼镜不当或眼部卫生不良者,可伴随眼睑痉挛、脓性分泌物。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抗感染药物,严重时需行角膜清创术。
遗传性角膜变薄疾病会导致中央区角膜向前锥形突出,晚期可能出现后弹力层破裂导致急性角膜水肿脱落。早期表现为近视散光加重,可通过角膜交联术加固,晚期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时,角膜基质层水分积聚形成大疱,大疱破裂后上皮层剥脱。常见于白内障术后或眼内炎患者,需使用高渗盐水滴眼液,严重者需角膜内皮移植。
白内障、青光眼等内眼手术可能损伤角膜内皮细胞,术后角膜持续水肿可能导致上皮脱落。激光近视矫正术如LASIK术中制作角膜瓣不当也会增加风险,需使用人工泪液和促修复眼膏。
强酸强碱溅入眼部会直接溶解角膜蛋白,导致角膜混浊坏死脱落。碱性物质更具穿透性,可能损伤深层组织。现场需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期使用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修复。
预防角膜脱落需避免揉眼等机械刺激,规范佩戴隐形眼镜并注意消毒。户外活动建议佩戴防护镜,接触化学品时做好眼部防护。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以减少角膜病变风险,出现眼红眼痛症状应及时就诊眼科检查角膜完整性。术后患者应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定期复查角膜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