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但通过规范干预多数可避免视力丧失。青光眼是眼压异常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的疾病,其致盲风险与病程进展、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
早期青光眼患者通过药物控制眼压通常能长期维持有效视力。常用降眼压药物包括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和噻吗洛尔滴眼液,这些药物能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排出。定期进行视野检查、视神经评估等监测手段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多数坚持治疗的患者即使病程达数十年,仍可保留生活自理所需的视力功能。
晚期青光眼患者若未接受有效治疗,视神经萎缩可能造成不可逆失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24小时内未处理可致永久性视力损伤,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则呈渐进性视野缺损。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会加速视神经损害。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差,需考虑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或引流阀植入术等外科干预。
青光眼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眼压及视功能,避免在暗环境长时间用眼,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2000毫升。出现虹视现象、剧烈眼痛等急性症状须立即就医。建议家属学会协助点眼药,建立用药提醒机制确保治疗连续性。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眼血流灌注,但需避免倒立、举重等可能升高眼压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