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可通过营养支持、心理干预、行为矫正、家庭参与、定期监测等方式进行保健护理。厌食症通常由心理压力、社会文化因素、遗传倾向、神经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营养支持是厌食症护理的核心措施,需由专业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初期可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安素营养粉,逐步过渡到软食。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每日可安排5-6餐,每餐控制在200-300千卡。需重点补充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粉、锌元素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维生素B族如复合维生素B片等营养素。营养补充应循序渐进,避免短期内高热量摄入引发再喂养综合征。
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纠正体像认知偏差,可采用暴露反应预防技术减少催吐行为。人际关系治疗可改善社交回避,团体治疗能建立支持系统。必要时联合抗抑郁药物如盐酸氟西汀胶囊、抗焦虑药物如劳拉西泮片。艺术治疗和正念训练有助于情绪管理,建议每周进行3次以上心理辅导。家长需配合记录患者情绪变化,避免对进食行为过度关注引发对抗。
建立规律的进食时间表,固定用餐环境和餐具颜色。采用代币法强化正向行为,完成进食目标后可获得非食物奖励。餐前30分钟服用多潘立酮片改善胃排空,餐后安排轻度活动如散步15分钟。使用饮食日记记录摄入量和进食感受,但避免称重等强化体重关注的行为。对暴食催吐行为可采用延迟反应策略,逐步延长行为发生后的干预时间窗。

家庭需接受营养教育和沟通技巧培训,避免批评性言语。共同进餐时保持轻松氛围,不讨论食物热量或体重话题。家长应统一喂养原则,合理设置食物选择范围,如每周允许1-2次患者偏好食物的安全摄入。家庭治疗可改善代际冲突,推荐使用非暴力沟通技巧。需注意其他家庭成员是否存在饮食失调倾向,必要时进行筛查。
每周测量体重1-2次,穿着相同衣物在晨起排尿后测量。定期检测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重点关注血钾、血磷水平。心电图监测QT间期变化,预防心律失常。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评估骨密度,补充碳酸钙D3片和骨化三醇胶丸防治骨质疏松。内分泌评估包括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六项,青春期患者需关注生长发育曲线。建议每1-2个月进行营养状况和心理健康复评。

日常护理需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寒冷刺激加重畏寒症状。选择宽松衣物减少身体关注,进行温和的伸展运动如瑜伽改善体态。烹饪时使用香味温和的食材如香菇、玉米,避免强烈气味引发不适。建立规律的睡眠周期,必要时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片调节睡眠。家长需注意识别复发征兆如隐藏食物、过度运动等,及时联系治疗团队调整方案。恢复期可逐步引入社交就餐训练,从家庭聚餐扩展到小型朋友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