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需结合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刻板行为等核心特征综合评估。自闭症谱系障碍主要表现为缺乏眼神交流、对他人情感反应淡漠、重复性动作或兴趣狭窄等行为异常,确诊需由专业医生通过行为观察和标准化量表完成。

患儿常表现出对他人缺乏兴趣,回避眼神接触,难以理解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婴幼儿期可能表现为不寻求拥抱、对父母呼唤无反应。家长需注意孩子是否回避集体游戏,或无法建立适龄的同伴关系。部分患儿会机械模仿他人行为但缺乏互动意图,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及时记录行为细节并就医评估。
约半数自闭症儿童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可能出现语言倒退现象,如2岁前已掌握的词汇突然消失。典型表现包括重复他人话语、代词混淆、语调平板等。部分患儿虽具备语言能力,但仅用于表达需求而非社交沟通。若孩子3岁仍无有意义短语表达,家长需尽快联系儿童保健科进行语言筛查。
患儿可能执着于特定routines,如坚持相同路线、固定物品摆放,轻微改变会引发强烈焦虑。常见重复动作包括摇晃身体、拍手、旋转物品等。兴趣范围狭窄,可能极度专注天气预报、车牌等特定信息。家长观察到此类行为持续超过6个月时,应联合学校老师共同记录行为频率和触发因素。

多数自闭症儿童存在感觉过敏或迟钝,如抗拒特定质地的衣物、极端挑食、对疼痛反应低下等。听觉敏感者可能捂住耳朵躲避日常声响,视觉敏感者会长时间注视旋转物体。这些症状可能与大脑感觉统合功能失调有关,需通过专业感统评估鉴别。
约30%患儿合并智力障碍,部分表现出特殊才能如超强记忆力。癫痫、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等共病较常见。婴幼儿期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异常哭闹等非特异性表现。家长若发现孩子同时存在多种异常表现,建议尽早就诊发育行为儿科或神经内科。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建立结构化作息表,用图片辅助沟通,避免频繁改变生活环境。优先选择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限制精制糖摄入。定期进行游泳、平衡木等感觉统合训练,但需避免过度刺激。任何干预措施都应与专业医生保持沟通,切忌自行采用未经验证的疗法。早期持续的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