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和供血不足是两种不同的心血管病理状态,心肌缺血通常指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氧,供血不足则泛指全身或局部组织血液灌注减少。

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等因素引起。心电图检查可见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等改变。心肌缺血的治疗包括硝酸甘油片缓解心绞痛,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供血不足可发生在全身各器官,常见表现包括头晕、乏力、肢体麻木等。供血不足的原因包括低血压、贫血、动脉硬化等。脑供血不足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肢体供血不足可导致间歇性跛行。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如贫血患者可补充铁剂,低血压患者需调整体位和增加血容量。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供血不足。

心肌缺血和供血不足都需要及时就医评估,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监测血脂、血糖等指标变化。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不可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