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避免诱因及合理用药等方式防止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干预。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自主神经功能,建议每日睡眠7-8小时,午休不超过30分钟。饮食选择低盐低脂的清淡食物,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限制浓茶、咖啡及酒精摄入。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
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0毫摩尔每升以内。冠心病患者需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避免急性感染,这些基础病的稳定可减少心肌异常电活动。
建议每3-6个月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居家使用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记录心悸发作时的波形。监测重点包括早搏频率、房颤持续时间及ST段改变,发现频发室性早搏超过5次/分或房颤持续超过48小时需及时就医。
极端温度变化易导致血管痉挛,冬季外出注意保暖。避免突然剧烈转头、弯腰等动作,减少颈动脉窦受压风险。谨慎使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泼尼松片等可能影响心率的药物,服药前需咨询医师。
确诊心律失常后可按医嘱服用盐酸美西律片、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使用地高辛片时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华法林钠片需配合凝血功能检查。所有药物调整须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增减剂量。
老年人应建立包含血压、心率、用药时间的健康日记,每日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保持居住环境安静舒适,避免情绪剧烈波动。若出现持续心悸伴头晕、黑朦等症状,或脉搏节律不规则超过1小时,须立即就医。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常备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