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恶性心律失常通常由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药物毒性反应、结构性心脏病等因素引起。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基础治疗手段,常用盐酸胺碘酮片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控制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盐酸普罗帕酮片可抑制钠离子通道改善房性心动过速,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药物治疗需持续心电监测并定期评估肝肾功能,避免普罗帕酮用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同步直流电复律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颤或无脉性室速,首次能量选择200焦耳,转复后需维持静脉胺碘酮泵入防止复发。电复律前须确认患者无自主呼吸运动,对清醒患者需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实施镇静。反复电击可能导致心肌损伤,24小时内限制在4次以内。
经导管射频消融能根治部分室性心动过速病灶,对右室流出道室早成功率超过90%。手术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下进行,通过温控导管释放射频能量破坏异常传导路径。术后可能出现心包填塞或房室传导阻滞,需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能自动识别并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适用于心脏骤停幸存者或射血分数低于35%的心肌病患者。装置通过右心室电极感知心电活动,发放分层治疗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转复和高能量除颤。需避免磁共振检查并定期检测电池容量。
对于药物和导管消融无效的室壁瘤相关室速,可实施心内膜切除术或环形隔离术。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切除瘢痕组织并重建左室几何结构,同期可能需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需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预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应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3个月评估ICD工作状态和药物不良反应。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维持血压低于130/80毫米汞柱。外出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疾病信息和用药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