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需注意规律用药、定期监测、避免诱因、调整生活方式及及时就医。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先天性心脏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心律失常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避免病情反复。服药期间若出现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长期用药者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肝肾功能。
建议每日定时测量脉搏并记录,注意心率快慢及节律是否整齐。居家可使用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发现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或低于50次/分,或出现明显心律不齐时应就医。每3-6个月需复查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病情进展。
需远离浓茶、咖啡、酒精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刺激性饮品。控制情绪波动,避免过度紧张或兴奋。寒冷刺激可能引发血管痉挛,冬季需注意保暖。部分抗生素、抗抑郁药等可能干扰心电活动,用药前需告知医生心律失常病史。
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率过快。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适量补充富含钾镁的香蕉、深绿色蔬菜。戒烟并减少二手烟暴露,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
若出现持续胸痛、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或心悸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不缓解,需立即急诊处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可尝试屏气、冷水敷面等物理方法,无效时需药物复律。安装心脏起搏器者需远离强磁场环境并定期检测设备工作状态。
心律失常患者日常应保持心态平和,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焦虑。饮食可增加燕麦、坚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稳定自主神经功能。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久坐后需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以备紧急情况使用。建议随身携带注明病情和用药的医疗卡片,方便突发状况时获得针对性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