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通常与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有关。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晕厥或猝死。
寒冷环境下人体为减少热量散失会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同时低温刺激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引起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这些生理变化可能诱发原有心脏疾病患者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
对于存在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寒冷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显著增高。低温可能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老年人与糖尿病患者因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在寒冷环境中更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心律失常事件。
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避免突然暴露于低温环境。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时可佩戴围巾口罩,减少冷空气直接刺激。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血管系统适应能力。若反复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