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可就诊于心血管内科、急诊科或心律失常专科门诊。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遗传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心血管内科是心律失常的主要诊疗科室,可进行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若确诊为房颤、室性早搏等常见类型心律失常,医生可能开具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
突发严重心悸伴意识模糊、血压下降时需立即前往急诊科。急诊医生会通过心电监护评估风险,对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可能采用电复律抢救,并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药物稳定心律。病情稳定后将转至心血管内科进一步治疗。
部分三甲医院设有心律失常专科门诊,针对复杂病例开展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等介入治疗。这类科室配备三维标测系统等设备,适合药物控制不佳的阵发性室上速、房扑患者。医生会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
需外科手术干预的严重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可能转诊至心脏外科。手术方式包括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等。术前需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等评估,术后需长期服用硫酸奎尼丁片等药物维持疗效。
中医认为心律失常属心悸怔忡范畴,可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或黄连温胆汤调理痰火扰心型。配合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外治法,适合轻中度窦性心动过速患者辅助治疗。需注意中西药间隔2小时服用。
心律失常患者日常应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保持情绪稳定,监测脉搏变化。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或晕厥,须立即就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