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性胸膜炎患者需注意休息、规范用药、监测症状变化、调整饮食及避免传染。肺结性胸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引起的炎症,可能伴随胸痛、咳嗽、发热等症状,需结合抗结核治疗与生活管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缓解胸痛和呼吸困难。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睡眠时建议采取患侧卧位,减轻胸膜摩擦带来的不适。
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若出现皮肤黄染、恶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需联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每日记录体温、胸痛程度及咳嗽频率,若出现高热不退、咯血或呼吸困难加重,提示病情进展。胸腔积液较多时可能需穿刺引流,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的变化。长期低热或夜间盗汗需警惕结核活动。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帮助修复胸膜组织。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咳嗽,限制高盐饮食以防水钠潴留加重胸腔积液。
痰液需消毒处理后丢弃,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单独使用餐具并定期煮沸消毒,居室保持通风。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婴幼儿需接种卡介苗。

肺结性胸膜炎患者需坚持6-9个月规范抗结核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胸片评估疗效。日常可进行深呼吸训练促进胸膜粘连松解,但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引发胸痛。出现体重持续下降或持续午后发热时,需排查是否存在耐药结核或合并其他感染。治疗期间禁止吸烟饮酒,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降低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