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胆红素升高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主要有溶血性贫血、病毒性肝炎、胆管结石、Gilbert综合征、药物性肝损伤等原因。胆红素升高通常表现为皮肤黄染、尿液颜色加深、乏力等症状,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
红细胞破坏加速会导致非结合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脏处理能力。常见病因包括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等。患者可能出现贫血、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可见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严重者可考虑脾切除术,药物可选择泼尼松片、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
甲型、乙型等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影响胆红素代谢。急性期常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慢性肝炎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测,治疗包括恩替卡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配合水飞蓟宾胶囊等保肝药物。
胆总管结石阻塞胆汁排泄通路时,会引起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典型症状为右上腹绞痛、陶土样便,可能伴随胆管炎发热。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结石位置,治疗方式包括ERCP取石术、熊去氧胆酸胶囊溶石治疗等。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良性胆红素代谢障碍,因UGT1A1酶活性降低导致非结合胆红素轻度升高。多在应激、饥饿时出现巩膜黄染,肝功能其他指标正常。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建议规律饮食避免诱发因素。
对乙酰氨基酚片、抗结核药等具有肝毒性药物可能损伤肝细胞功能。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仅实验室异常,重者可出现肝衰竭。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等解毒剂。
发现胆红素升高应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限制饮酒并保证充足休息。建议每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如鸡蛋清、脱脂牛奶等易消化食物。需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若持续异常或伴随明显症状,应及时至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完善超声、MRCP等检查。注意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掩盖病情,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