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通常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环境刺激、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
轻中度活动期可选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氨基水杨酸制剂,广泛型或激素依赖型需联合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重症患者需使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等生物制剂。合并感染时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自行停药。
急性期采用低渣肠内营养粉剂进行营养补充,缓解期逐步过渡至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推荐补充鱼油、维生素D等营养素,避免牛奶等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严重营养不良者需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正念训练有助于缓解压力。建议加入患者互助团体,家属需配合进行情绪疏导。持续心理评估应贯穿全程治疗。
并发大出血、肠穿孔或癌变时需行全结肠切除术,术后可能需暂时性回肠造口。顽固性病例可考虑择期腹腔镜手术,但需评估术后生活质量。
缓解期继续小剂量美沙拉嗪栓维持治疗,定期肠镜监测黏膜愈合情况。戒烟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非甾体抗炎药。疫苗接种需避开疾病活动期。
患者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耐受食物,每日补充适量益生菌。急性期选择米粥、面条等低纤维主食,缓解期逐步增加蒸鱼、嫩豆腐等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每日散步,定期复查粪便钙卫蛋白。出现血便加重或持续腹痛需立即复诊,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与骨密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