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肠胃炎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发病初期可选择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症状缓解后可逐渐过渡到软烂的面条、馒头等半流质食物。适当补充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蒸蛋羹、鱼肉泥,有助于胃肠黏膜修复。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的饮料,减少胃肠负担。
腹泻呕吐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出现尿量减少、口干舌燥等脱水症状时,可遵医嘱静脉补液。自制补液可选用500毫升温开水加1.75克食盐和10克白糖调配。
细菌性肠胃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等药物。诺氟沙星胶囊适用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盐酸小檗碱片对肠道感染效果较好,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呕吐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腹痛明显时可选用颠茄片缓解平滑肌痉挛。使用抗生素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中医将肠胃炎分为湿热型、寒湿型等证型,常用葛根芩连汤、藿香正气散等方剂。针灸可取足三里、中脘等穴位缓解症状,艾灸神阙穴有助于温中止泻。推拿按摩可采用顺时针揉腹手法促进胃肠蠕动。恢复期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和胃,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当出现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进行急诊手术。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肠胃炎症状者可能需阑尾切除术,缺血性肠炎可能需肠管切除吻合术。术后需禁食胃肠减压,逐步恢复饮食。慢性肠胃炎伴肠息肉者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预防恶变风险。
肠胃炎恢复期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饮食卫生,食物要彻底煮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加强手部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高热、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慢性肠胃炎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