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服用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肠胃炎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急性期可短暂禁食,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适当补充富含电解质的饮品如口服补液盐,有助于预防脱水。
腹泻和呕吐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及时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观察尿液颜色和排尿频率,确保每日尿量正常。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
细菌性肠胃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等药物。呕吐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腹痛明显时可服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腹部热敷可缓解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使用40℃左右的热水袋敷于腹部,每次15-20分钟。按摩腹部时顺时针方向轻柔按压,促进肠蠕动。严重呕吐时可采用针灸止吐。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
极少数出现肠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患者需紧急手术。慢性肠胃炎伴严重溃疡或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行胃部分切除术。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护理,逐步恢复饮食。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恢复情况。
肠胃炎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进食不洁食物。恢复期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养胃食材。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热、血便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慢性肠胃炎患者需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