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结石大小、症状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风险。无症状的小结石可保守观察,反复疼痛、胆管梗阻或胆囊炎发作需手术干预。
1. 非手术治疗适应症
5毫米以下的胆固醇性结石,无腹痛或每年发作少于3次,可通过药物溶石。常用口服熊去氧胆酸需连续服用6-24个月,配合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40克)和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体外震波碎石适用于单发结石直径<2厘米且胆囊功能正常者,但五年复发率达50%。
2. 手术指征与术式选择
胆囊切除是根治方法,腹腔镜手术为首选。开腹手术适用于严重粘连或怀疑癌变病例。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适合特定人群。出现以下情况需手术:结石>3厘米、胆囊壁钙化、合并糖尿病、胆源性胰腺炎病史。急性胆囊炎发作72小时内手术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3. 术后管理与复发预防
术后2周内需低脂饮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南瓜)。长期避免快速减重(每月>5公斤)和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蛋黄)。定期超声复查可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发生率约5%。胆囊缺失可能引起脂肪消化异常,补充胰酶制剂可改善腹泻症状。
胆囊结石治疗需个体化决策,无症状结石每年应做肝胆超声和肝功能检查。出现持续右上腹痛、黄疸或发热需立即就医。保持BMI在18.5-23.9之间,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减少胆汁浓缩。40岁以上女性、多次妊娠人群建议每年体检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