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一般不能自愈,但部分轻症患者可能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获得长期缓解。肌无力通常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就医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重症肌无力属于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核心病理改变为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肉收缩信号传导受阻。患者可能出现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四肢无力等症状,症状常呈现晨轻暮重特点。临床常用溴吡斯的明片改善肌力,配合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部分难治性病例需使用注射用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危象,导致呼吸肌麻痹等严重后果。

少数局限性眼肌型肌无力患者可能出现症状自发缓解,这类患者通常仅表现为短暂性眼睑下垂或复视,不伴随全身症状。但此类自然缓解存在较高复发风险,且可能进展为全身型肌无力。妊娠期女性因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出现一过性症状减轻,但产后往往加重。儿童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中某些亚型可能随生长发育部分改善,但仍需持续监测。

肌无力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高钾饮食有助于改善肌细胞膜电位稳定性。急性发作期需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定期复查抗体滴度和肺功能检测。合并胸腺瘤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胸腺切除术或血浆置换治疗,所有治疗方案均需在神经内科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