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的检查主要有脑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腰椎穿刺等。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成像技术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和结构。该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脑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检查,需要住院进行,检查前需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肾功能。
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快速进行CT扫描,利用计算机重建技术显示脑血管的三维图像。该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的优势,能够发现直径超过3毫米的动脉瘤,适用于急诊筛查和术后随访。检查前需确认患者对碘造影剂无过敏反应。
磁共振血管成像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成像,无需使用碘造影剂即可清晰显示脑血管结构。该检查特别适合对碘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能够多角度观察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检查时间较长且对患者配合度要求较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通过超声探头检测颅内血流速度和方向,间接评估脑血管状况。该检查无创、可重复进行,适用于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的监测和筛查高危人群。但该方法不能直接显示动脉瘤形态,检测结果受操作者经验影响较大,通常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腰椎穿刺通过获取脑脊液检测其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该检查对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出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属于有创操作且不能确定出血具体来源。检查后患者需平卧休息,可能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
脑动脉瘤检查方法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脑血管筛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一旦出现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