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上癫痫可能与遗传因素、产伤、脑部感染、代谢异常、脑发育异常等原因有关。癫痫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可通过脑电图检查确诊。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部分癫痫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结节性硬化症、Dravet综合征等基因突变相关癫痫。这类患儿可能伴有智力障碍或特殊面容。确诊需进行基因检测,治疗需遵医嘱使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家长需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分娩过程中出现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情况可能导致脑损伤。这类患儿常在出生后数月内出现肌阵挛发作,头颅MRI可见缺氧缺血性脑病改变。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巴比妥片控制急性发作,后期配合康复训练改善神经功能。
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遗留癫痫灶。患儿除抽搐外多伴有发热、呕吐症状,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急性期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后期癫痫发作可选用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治疗,家长需注意观察发作频率变化。
低血糖、低钙血症、苯丙酮尿症等代谢性疾病可能诱发癫痫发作。这类患儿往往伴有喂养困难、发育迟缓,需通过血液生化检查确诊。除使用拉莫三嗪分散片控制发作外,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饮食治疗,家长需严格遵循营养师制定的特殊食谱。
脑皮质发育不良、脑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可直接导致异常放电。患儿头颅CT或MRI可见明确病灶,部分需进行手术评估。药物治疗可选用托吡酯胶囊,难治性癫痫需考虑迷走神经刺激术等外科治疗,术后家长需协助进行康复训练。
家长应建立癫痫发作日记记录发作形式与时长,避免让孩子单独游泳或登高。饮食上保证充足维生素B6和镁的摄入,如适量食用香蕉、深绿色蔬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闪光刺激。定期复查脑电图和血药浓度,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连续发作,需立即送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