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术后尿崩通常由下丘脑或垂体柄损伤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尿崩症可能表现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等症状,主要与手术操作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术后水肿压迫、局部缺血、激素替代不足、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液体管理等措施干预。
术中直接损伤下丘脑视上核或垂体柄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合成运输障碍。这类损伤多因肿瘤与神经结构粘连紧密,分离时不可避免牵拉造成。患者术后即刻出现每小时尿量超过200毫升,需紧急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控制症状,同时监测血钠水平防止低钠血症。
手术区域炎性反应引发的水肿可能暂时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术后24-72小时,表现为渐进性尿量增加,可通过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减轻水肿,配合短期使用鞣酸加压素注射液过渡,多数患者2周内逐渐恢复。
术中电凝止血过度可能影响垂体柄血供,导致血管加压素神经元功能障碍。这类损伤常伴有术后MRI显示的垂体柄变细,需长期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维持,并定期检查尿渗透压和血电解质水平。
术后未及时足量补充抗利尿激素会加重尿崩症状。对于全垂体功能低下者,需联合使用氢化可的松片和左甲状腺素钠片,避免肾上腺危象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掩盖尿崩症表现。调整剂量期间每6小时监测一次尿比重。
术后高钠血症或低钾血症可能干扰抗利尿激素效应。这种情况常见于过量使用脱水剂或胃肠减压时,需通过精确计算补液量、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纠正离子紊乱,同时维持每日出入量平衡记录。
颅咽管瘤术后应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晨起空腹测量体重。建议准备便携式尿比重计监测尿液浓度,外出时随身携带醋酸去氨加压素喷雾剂应急。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在每日3克以下,分次饮用适量淡盐水维持血容量。若出现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返院检查,警惕严重电解质失衡引发的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