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癫痫抽搐是癫痫发作的常见表现,小儿癫痫症状主要包括肢体抽搐、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等。癫痫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损伤、代谢异常、感染或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需通过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建议家长及时就医,避免发作时受伤。
癫痫发作时患儿可能出现四肢强直或阵挛性抽搐,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不自主抽动,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可能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常见于热性惊厥、脑炎后遗症等。家长需保持患儿平卧,移开周围危险物品,避免按压肢体。临床常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左乙拉西坦片、苯巴比妥片等药物控制发作。
部分患儿发作时会出现突然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可能伴随跌倒或尿失禁。这种情况多见于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需与晕厥鉴别。家长需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发作后让患儿侧卧防止误吸。诊断明确后可遵医嘱使用拉莫三嗪分散片、托吡酯胶囊等抗癫痫药物。
发作期患儿常出现眼球上翻或凝视,瞳孔散大,这是大脑异常放电累及眼动中枢的表现。可能伴随面部肌肉抽搐或咀嚼动作。家长需观察发作特征以协助医生判断类型,避免强行扳动患儿头部。卡马西平片、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等药物可用于部分性发作控制。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儿可能出现口唇青紫、唾液分泌增多而形成口吐白沫,严重时可能咬伤舌头。家长不可强行撬开牙关,应在发作间隙清理口腔分泌物。此类症状常见于全面性发作,需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预防复发。
多数患儿发作后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这是大脑保护性抑制的表现。家长需保持环境安静,监测呼吸和面色,避免喂食以防误吸。若频繁出现发作后异常行为或长时间意识模糊,需警惕癫痫持续状态,及时送医使用地西泮注射液等紧急处理。
家长应建立癫痫发作日记,记录发作频率、诱因和表现特征,定期复查脑电图和血药浓度。保证患儿充足睡眠,避免闪光刺激、过度疲劳或情绪激动。饮食需均衡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B6和镁元素。外出时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学校及看护人员需掌握急救措施。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