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肿是颅内含有液体的囊性病变,多为先天性良性病变,常见类型包括蛛网膜囊肿、松果体囊肿等。脑囊肿可能由胚胎发育异常、感染或外伤等因素引起,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头痛、癫痫或神经功能障碍。
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在蛛网膜层异常积聚形成的囊腔,多见于儿童。可能与胚胎期蛛网膜分裂异常有关,通常位于颞叶或后颅窝。多数患者无症状,若囊肿增大压迫脑组织可能出现头痛、恶心或局部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检查可确诊,无症状者无须治疗,症状明显时需神经外科评估是否行囊肿腹腔分流术。
松果体囊肿发生于松果体区,多为偶然发现。囊液可能为松果体分泌物积聚形成,直径通常小于15毫米。多数无特异性症状,偶见头痛、眩晕或视觉障碍。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诊断,定期随访即可,极少数压迫中脑导水管引起脑积水时需手术干预。
表皮样囊肿属于先天性病变,由胚胎期外胚层残留组织发展形成。囊肿内含有角质碎屑和胆固醇结晶,好发于桥小脑角区。生长缓慢但可能压迫颅神经,导致三叉神经痛、面瘫等症状。CT显示低密度占位,MRI呈不均匀信号,需手术全切除预防复发。
胶样囊肿多位于第三脑室前部,内含胶冻样物质。可能阻塞室间孔导致急性脑积水,引发突发头痛、呕吐甚至意识障碍。CT表现为高密度圆形病灶,需神经内镜或开颅手术切除,术后需监测脑脊液循环情况。
寄生虫性囊肿常见于脑囊尾蚴病,因食用被猪肉绦虫卵污染的食物导致。囊肿多分布于脑实质或脑室系统,可引起癫痫发作或颅内压增高。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可辅助诊断,需联合阿苯达唑片和吡喹酮片驱虫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减压。
确诊脑囊肿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撞击,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变化。出现持续头痛、视力改变或肢体无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吸烟饮酒。癫痫患者需遵医嘱服用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术后患者需关注切口护理,按神经外科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