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的危害主要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运动能力下降、情绪行为异常、言语交流障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脑损伤可能由外伤、脑血管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感染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需根据损伤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

脑损伤后常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和执行功能受损。前额叶皮质或海马体受损会导致信息处理速度减慢,患者可能出现定向力障碍和逻辑推理能力下降。临床可使用多奈哌齐片、奥拉西坦胶囊等改善认知药物,配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进行康复。
大脑运动区或锥体外系受损可引发偏瘫、共济失调或肌张力异常。基底节区损伤可能导致帕金森样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和运动迟缓。康复治疗包括巴氯芬片缓解肌痉挛,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和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
边缘系统或前额叶损伤易导致情绪失控,出现抑郁、焦虑或攻击行为。杏仁核病变可能引发病理性大笑或哭泣。可使用舍曲林片调节情绪,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和行为矫正训练。

布洛卡区或韦尼克区损伤会造成失语症,表现为表达困难或理解障碍。完全性失语患者可能丧失读写能力。治疗需采用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改善脑循环,结合旋律语调疗法和沟通辅具应用。
重度脑损伤可能导致长期意识障碍或全面功能衰退,需完全依赖他人照料。植物状态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和二便失禁。护理需使用鼻饲管喂养,定期翻身预防压疮,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挛缩。

脑损伤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核桃、深海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康复期需避免剧烈运动但要坚持每日被动关节活动,卧室应设置防跌倒设施。家属需学习基础护理技能,定期评估患者功能状态,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出现意识改变或癫痫发作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