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需围绕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和功能康复展开,关键措施包括体位管理、吞咽训练和肢体康复。
1. 病情监测与生命体征管理
脑梗死急性期需密切监测血压、血氧和意识状态。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避免过低导致灌注不足;血氧饱和度需维持95%以上,必要时使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每小时记录瞳孔变化,警惕脑疝发生。
2. 并发症预防护理
肺部感染预防采用30°半卧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深静脉血栓防范需穿戴梯度压力袜,卧床期间每日做踝泵运动300次;压疮护理使用气垫床,骨突处贴泡沫敷料,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吞咽功能康复
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等级,2-3级患者采用糊状食物,进食时保持坐位60°;4级以上需鼻饲喂养。每日进行空吞咽训练,冰刺激口腔黏膜提升敏感度,配合言语治疗师进行舌肌抗阻练习。
4. 肢体功能锻炼
Brunnstrom分期1-2期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日3次每次20分钟;3期以上加入桥式运动和床上坐位平衡训练。下床活动遵循"坐-站-行走"阶梯计划,使用四脚拐辅助步态矫正。
5. 认知与情绪干预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筛查后,定向障碍者设置日历、时钟等现实导向工具;抑郁患者采用音乐疗法,每日播放舒缓乐曲30分钟,家属参与回忆疗法激发积极情绪。
脑梗死护理是系统工程,需医疗团队与家属协同。出院后持续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头颈血管,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营养补充推荐地中海饮食,每日步行30分钟维持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