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危害程度与囊肿大小、数量及是否合并感染有关。主要风险包括压迫周围组织、继发感染、肾功能损害、囊肿破裂出血以及极少数恶变可能。

直径超过5厘米的肾囊肿可能压迫肾实质或邻近器官。常见表现为腰部钝痛、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刺激症状,巨大囊肿甚至可导致胃肠道受压引发腹胀。超声检查可明确囊肿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无症状小囊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囊肿内液体滞留可能成为细菌培养基。感染时会出现发热、腰痛加剧、血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生,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穿刺引流。
多囊肾患者双侧肾脏布满囊肿时,肾实质受压可导致进行性肾功能下降。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和血压控制至关重要,必要时需肾脏替代治疗。

囊肿壁血管破裂会引起突发性剧烈腰痛伴肉眼血尿,常见于外伤或剧烈运动后。多数出血可自行停止,严重者需介入栓塞治疗。长期反复出血可能形成囊肿内血肿,增加感染风险。
单纯性肾囊肿恶变率低于1%,但囊壁增厚、分隔或不规则需警惕。增强CT显示囊液密度增高或强化结节是危险信号。确诊需病理检查,疑似病例应每3-6个月复查影像学。

建议肾囊肿患者每年进行超声随访,避免腹部剧烈撞击。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预防感染,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出现持续腰痛、血尿或发热时应及时就诊,避免摄入肾毒性药物。多囊肾患者需限制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克/公斤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