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前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由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肾血管收缩等因素引起。常见原因有脱水、失血、心力衰竭、严重感染、使用肾毒性药物等。

脱水是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诱因,剧烈运动后未及时补水、高温环境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呕吐均可导致体液丢失。患者可能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重度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失血多见于外伤、手术或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下降伴随血压降低,需紧急输血恢复血容量。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肾脏灌注不足,患者常有心悸气短、下肢水肿,需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

严重感染引发的脓毒血症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造影剂等可能直接引起肾血管收缩,用药期间需监测肌酐值。肝硬化腹水患者大量放腹水也可能诱发肾前性衰竭,需限制钠盐摄入并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脏血流,建议高风险人群避免长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肾前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每日记录尿量及体重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心力衰竭者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500毫升。使用肾毒性药物前应评估肾功能,造影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出现持续少尿、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进展为急性肾小管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