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水分摄入、限制盐分、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等方式进行保健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与链球菌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患者需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减轻肾脏负担。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减少代谢废物产生。每日热量供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可选择米饭、面条等易消化主食。合并高血压者需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如香蕉、菠菜等。
出现水肿或少尿时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饮水量控制在尿量加500毫升以内。可使用有刻度的水杯定量饮水,避免随意饮用汤粥等液体。监测体重变化,若每日增长超过1公斤需警惕水钠潴留加重。
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烹饪时可使用柠檬汁、醋等调味替代食盐。外出就餐时选择清蒸、白灼等低盐烹调方式,主动要求菜品少放盐。定期检测血钠水平,防止电解质紊乱。

注意口腔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皮肤干燥,尤其水肿部位避免摩擦破损。流感季节减少公共场所暴露,必要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出现咽痛、发热等感染征兆时及时就医,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
每周检测血压2-3次,维持低于130/80毫米汞柱。每月复查尿常规观察蛋白尿变化,每3-6个月评估肾功能。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疾病史和用药禁忌。育龄女性患者需避孕至病情稳定1年以上,妊娠可能加重肾脏损害。

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居室保持通风干燥,温度维持在20-24摄氏度。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血压,禁用非甾体抗炎药。家属需协助记录每日尿量、血压数据,发现尿量骤减或呼吸困难等急症表现立即送医。稳定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定期肾内科随访至少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