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前性氮质血症可能由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肾血管收缩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烧伤等导致体液丢失,或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引起血浆白蛋白降低,均可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此时肾脏灌注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但肾实质未受损。治疗需快速补液恢复血容量,失血者可输注红细胞悬液,低蛋白血症患者需补充人血白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等心脏疾病会导致心输出量显著下降。心脏泵功能衰竭时,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引发氮质代谢产物潴留。需使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改善心功能,心包填塞者需行心包穿刺引流,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
脓毒症、肝肾综合征等病理状态下,机体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肾血管强烈收缩。这种代偿机制虽能维持重要器官供血,但会导致肾血流量锐减。可静脉泵入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扩张肾血管,严重感染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

长期大剂量使用吲哚美辛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血管收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过度降压时,也会减少肾脏灌注。出现氮质血症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必要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血流灌注持续不足。这类患者常伴有难治性高血压,肾血管造影可确诊。轻度狭窄可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重度狭窄需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恢复血流。

预防肾前性氮质血症需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高温环境或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降压药物,避免血压剧烈波动。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使用利尿剂时需监测尿量变化,出现持续少尿应立即就医。日常饮食注意控制盐分摄入,肾功能减退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每公斤体重0.6-0.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