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高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血压血糖、使用药物、中医调理、透析治疗等方式改善。尿蛋白高可能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水肿、乏力、泡沫尿等症状。

减少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建议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避免高盐高脂食物。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5克,限制加工食品摄入。合并水肿时需要限制饮水量,记录24小时尿量作为饮水参考。
将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定期监测晨起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损伤肾小球滤过膜。血压控制可选用缬沙坦胶囊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黄葵胶囊可降低尿蛋白并改善肾功能,雷公藤多苷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适用于肾小球肾炎。严重蛋白尿可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片,但需注意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用药期间每月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

黄芪、党参等中药配伍可补气固表,减少蛋白漏出。针灸选取肾俞、足三里等穴位改善肾脏微循环。中药治疗需持续3-6个月,期间定期检测肝肾功能,避免药物性肾损伤。
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5克且伴有肾功能衰竭时,需要考虑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透析可清除体内代谢废物,但需配合低磷饮食,防止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评估肾移植可行性。

尿蛋白高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每日测量体重观察水肿变化,记录尿量及尿液性状。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限制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摄入,合并高血压者需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