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炎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血压、使用免疫抑制剂、抗凝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膜性肾炎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感染、药物毒性、肿瘤、遗传等因素引起。

膜性肾炎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清、瘦肉、鱼类,每日每公斤体重0.8-1.0克。减少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的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合并水肿时应控制饮水量,以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为宜。
血压应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遵医嘱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这些药物既能降压又可减少蛋白尿。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记录晨起和睡前血压值。
对于大量蛋白尿患者,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环磷酰胺片或他克莫司胶囊。治疗期间需每周检测尿蛋白定量,每月复查肝肾功能。免疫抑制剂可能引起感染风险增加,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部分患者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或华法林钠片预防血栓形成,尤其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5克/升时。用药期间观察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情况,定期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3之间为宜。
每1-3个月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能等指标。每半年进行肾脏超声检查,评估肾脏大小和结构变化。若出现尿量减少、水肿加重或血肌酐快速上升,应立即就诊。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时严格控制血糖。

膜性肾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戒烟限酒,体重超标者需逐步减重。保持良好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若出现新发水肿或尿泡沫增多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