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肾错构瘤是一种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的良性肾脏肿瘤,医学上称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该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基因突变或结节性硬化症引起,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腰痛、血尿、腹部包块等表现。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或MRI检查,治疗方式包括定期观察、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

部分肾错构瘤与结节性硬化症相关,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可能同时出现皮肤血管纤维瘤、癫痫等症状。基因检测可发现TSC1或TSC2基因突变,这类患者需定期筛查肾脏及其他器官病变。对于遗传性病例,建议家族成员进行基因咨询和筛查。
非遗传性肾错构瘤多与体细胞基因突变有关,导致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异常增生。这类肿瘤通常单发且生长缓慢,若直径小于4厘米且无症状可暂不处理。突变可能激活mTOR信号通路,必要时可使用依维莫司片等靶向药物控制进展。
肿瘤由畸形血管、平滑肌束和成熟脂肪细胞混合构成,影像学表现为肾脏内边界清晰的混杂密度肿块。CT检查可见脂肪成分的低密度影,这是与肾癌鉴别的关键特征。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但通常影像学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小型肿瘤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增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发腰部钝痛,若血管破裂会导致突发剧痛和肉眼血尿。极少数情况下肿瘤可自发破裂出血,表现为休克等急腹症,需紧急就医处理。
直径小于4厘米的无症状肿瘤建议每6-12个月复查影像学。对于增长迅速或有症状的肿瘤,可选择肾动脉栓塞术阻断血供,或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保留肾功能。若肿瘤体积过大或已严重破坏肾脏结构,可能需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确诊肾错构瘤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以防肿瘤破裂出血。日常需控制血压,减少高脂肪饮食摄入,定期监测肿瘤变化。若出现突发腰痛、血尿或血压骤降,应立即就医。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的患者还需神经科、皮肤科等多学科联合随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