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肿和皮肤瘙痒可能是尿毒症的早期表现。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由于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代谢废物蓄积,主要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建议出现相关表现时及时就医检查肾功能。
尿毒症患者因肾脏排水能力下降,钠水潴留易引发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多从足踝部开始向上蔓延。可能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浆白蛋白减少等因素有关。临床常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清除多余水分。日常需限制每日饮水量,避免高盐饮食。
尿毒症毒素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可导致全身顽固性瘙痒,下肢尤为明显。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紊乱相关。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调节神经敏感性,严重者需调整透析方案清除中分子毒素。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损伤皮肤。
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可引发下肢腓肠肌阵发性痉挛,夜间发作较多。需监测血钙磷水平,补充碳酸钙D3片调节钙磷代谢,必要时使用西那卡塞片控制甲状旁腺激素。日常可进行下肢拉伸运动,注意保暖。
尿毒症患者下肢常见棕褐色色素沉着,与促黑素细胞激素增多、铁代谢异常相关。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加强皮肤保湿护理即可。需与慢性肝病等引起的色素沉着鉴别。
约半数尿毒症患者出现下肢蚁走感、灼烧感等异常感觉,夜间加重影响睡眠。与多巴胺能系统功能障碍有关,可试用普拉克索片改善症状。建议睡前温水泡脚,避免咖啡因摄入。
尿毒症患者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注意监测血压、血糖,每周3次规律透析治疗。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改善血液循环。出现下肢症状加重或新发胸闷、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