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患者需通过饮食管理、皮肤护理、运动调节、用药监测、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保健护理。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起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皮肤紫癜。
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5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蛋白来源。避免食用可能诱发过敏的虾蟹、芒果等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炸食品摄入。合并水肿时应限制饮水量,记录24小时尿量作为参考。
每日观察下肢及臀部皮肤紫癜变化,穿着柔软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保持在37-40摄氏度,禁用碱性肥皂,沐浴后及时涂抹无刺激保湿霜。出现新发紫癜或瘀斑面积扩大时,需测量血压并记录皮损部位与范围。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避免篮球、跳绳等可能引起关节撞击的剧烈运动,运动后出现肉眼血尿应立即停止活动。建议分次进行运动,单次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
服用泼尼松片期间需监测血糖、血压变化,使用环磷酰胺注射液后应增加每日饮水量。记录双嘧达莫片、芦丁片等药物服用时间,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激素类药物须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
疾病反复发作易产生焦虑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心理压力。家长应帮助患儿维持正常社交,避免过度关注皮损变化。参加病友交流会可获得情感支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
紫癜性肾炎患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建议每1-3个月随访一次。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