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控制液体入量、使用抗生素、利尿消肿等方式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由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其他病原体感染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2-4周,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卧床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避免因活动导致血尿加重或血压波动。家长需注意为儿童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定期协助翻身预防压疮。
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1-2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钠食物。严重水肿者需采用无盐饮食,待尿量增加后逐步放宽限制。限制钠盐可减轻水钠潴留,帮助控制高血压和水肿症状。家长应为患儿准备单独的低盐餐食。
每日液体摄入量按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计算,出现少尿时应严格限制水分。可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水肿变化。控制液体有助于减轻循环负荷,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家长需使用量杯精确测量患儿饮水量。
存在链球菌感染时需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苄星青霉素注射液,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肠溶片。抗生素疗程通常10-14天,可清除感染灶内的病原菌。用药期间需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变化。
明显水肿者可短期使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利尿治疗能快速缓解水肿症状,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不足。合并高血压时可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保持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克/公斤体重,以优质蛋白为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头痛、呕吐、少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注意保暖防感染,保持会阴清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