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急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急性肾炎可能与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起病急骤,需及时干预。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急性肾炎的常见类型,多发生于咽炎或皮肤感染后1-3周。患者可能出现眼睑水肿、茶色尿,伴有乏力、食欲减退。治疗需卧床休息,限制盐分摄入,医生可能开具青霉素V钾片、氢氯噻嗪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和血压。
IgA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常伴随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腰酸、泡沫尿。治疗需避免剧烈运动,医生可能使用泼尼松片、雷公藤多苷片、缬沙坦分散片等调节免疫和减少蛋白尿。
ANCA相关性血管炎可累及肾脏小血管,引起急进性肾炎。患者可能出现快速进展的少尿、血肌酐升高,伴有发热、关节痛。需通过肾活检确诊,治疗可能采用甲泼尼龙注射液、环磷酰胺片、血浆置换等控制血管炎症。
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或重金属接触可能诱发急性间质性肾炎。表现为突发腰痛、皮疹,尿检可见嗜酸性粒细胞。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医生可能开具醋酸泼尼松龙片、碳酸氢钠片等促进毒素排出。
病毒性肝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全身感染也可继发肾炎。患者除肾脏表现外,可能出现原发病特征如黄疸、心脏杂音。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医生可能选择阿昔洛韦片、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抗病原体药物。
急性肾炎患者应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恢复期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出现持续少尿、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完全康复,但少数可能进展为慢性肾病,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