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起风疙瘩一般是指荨麻疹,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冷敷止痒、避免抓挠、使用抗过敏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物理刺激、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宝宝起风疙瘩后需用温水轻柔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每日更换清洁衣物有助于防止继发感染。清洁后轻轻拍干皮肤,避免用力擦拭加重风团。
将干净毛巾浸入4-8℃冷水中拧至半干,敷于风疙瘩处5-10分钟。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缓解肿胀,降低组胺活性减轻瘙痒感。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每日可重复进行3-4次。
家长需为宝宝修剪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剧烈抓挠会导致风团扩散或皮肤破损。可通过拍打周围皮肤转移痒感,玩耍分散注意力。夜间睡眠时可穿长袖连体衣减少无意识抓挠。
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二代抗组胺药,能阻断H1受体缓解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所有药物需严格按体重调整剂量。
若风疙瘩持续24小时不消退,伴随面部肿胀、呼吸困难、腹痛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反复发作超过6周应考虑慢性荨麻疹,需进行过敏原检测或免疫功能评估。
家长应记录宝宝出疹前接触的食物、衣物材质或环境变化,帮助医生判断诱因。哺乳期母亲需忌口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保持室内湿度50%-60%,定期清洗床品和毛绒玩具。急性期饮食以米粥、青菜等清淡食物为主,避免添加新辅食。症状缓解后仍需观察48小时,防止迟发型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