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红斑狼疮的症状主要有皮肤红斑、关节疼痛、发热、乏力、光敏感等。药物性红斑狼疮通常由服用某些药物后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需及时停药并就医。

皮肤红斑是药物性红斑狼疮的典型表现,多出现在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呈蝶形分布或片状红斑,可能伴有轻度脱屑。这类红斑与日光照射有关,常见于服用肼屈嗪、普鲁卡因胺等药物后。患者应避免日晒,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外用药物缓解症状。
关节疼痛多表现为对称性小关节肿痛,常见于手指、腕部等部位,可能伴随晨僵现象。症状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但通常不造成关节畸形。服用异烟肼或米诺环素等药物可能诱发该症状,需通过血常规和抗核抗体检测辅助诊断。
发热多为低至中度热,体温波动在37.5-38.5摄氏度之间,可伴随盗汗或寒战。这种全身性反应与药物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常见于服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后。需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

乏力表现为持续性的疲倦感,活动后加重,休息难以缓解。可能与药物导致的贫血或肌肉炎症相关,常见于长期服用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的患者。建议进行肌酶谱和血常规检查,排除其他消耗性疾病。
光敏感指皮肤对紫外线异常敏感,轻微日晒即可出现灼烧感或皮疹加重。这是药物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表现,与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密切相关。患者需严格防晒,外出时使用SPF50以上的防晒霜。

药物性红斑狼疮患者应记录用药史,避免再次接触诱发药物。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以低盐高蛋白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D。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胸闷、水肿时,须立即就诊排查内脏损害。多数患者在停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但需定期复查抗核抗体等指标。